6.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 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 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
7.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 B.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
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8.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在《中国历史的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实践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以致维持了一个与欧洲早期历史相比更高的生存水平,从而人口增长很快,相应导致劳动力过多和过于廉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这一理论最宜用于探究中国
A.小农经济的特点 B.传统技术的优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明清社会的转型
9.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说: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难的多",英国人"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领事裁判权 B.五口通商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10.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