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作业(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  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作业(1)第3页

  答案:AD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周期很长,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长期的影响,故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黑龙江绥化市肇东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为________。

  

  答案:质子 α 氮气

  解析:卢瑟福第一次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因此图中的A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B为氮气。

  8.过量的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破坏作用。

  (1)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当日炸死了二十万人。另有无数的平民受到辐射后患有各种疾病,使无辜的平民痛不欲生。

  (2)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尔利核电站的泄露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至今大片土地仍是生物活动的禁区。

  (3)美国在近几年的两次地区冲突(海湾地区、科索沃地区)中大量使用了含有放射性的炸弹,使许多人患有莫名其妙的疾病。

  如何对放射线进行有效的防护?

  答案:应该避免接触有放射性的材料,远离放射源,使用放射性材料时要选用半衰期短的,核电站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防护层防止放射线外泄,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厚金属箱内,深埋在深海等。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选题)

1.(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是发现中子的实验过程,关于"不可见射线"的性质和从石蜡中"打出的粒子"的名称,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