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B项错误;宋代依旧实行官僚政治,官员有薪俸,不得世袭,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可直接上报朝廷,故D项正确。]
5.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机构( )
【导学号:77342019】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D [根据题干材料"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今之宫奴"可知,该机构为明朝的内阁。再结合明朝内阁制形成的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它的设置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故选择D项。]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A [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说明内阁的地位逐渐提高。B、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从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正确答案为A项。]
7.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导学号:77342020】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D [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故A项错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是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