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2. 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兼爱、非攻、尚贤"
C. "不尚贤,使民不争" D.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 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 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 D.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4.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
A. 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导致宋明儒学家的因循守旧
C. 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 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6.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
A. 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 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 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 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7.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夭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恢复
C.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8.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 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9.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
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