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蛇皮袋子行李,做好了下车准备,女人和小姑娘却依旧在睡梦中,丝毫没有要下车的意思。
我想,看来这男人还是挺好的,可能是要等到站了再叫醒女人和孩子吧,让她们多睡几分钟。到站了,男人拎起他的蛇皮袋子就往外走,根本就没有叫醒女人和孩子。我的大脑飞快旋转:"是故意丢下这娘儿俩,还是真的忘记了?不管怎么说,不能耽误下车,先叫醒女人再说吧。"我推了推女人的胳膊,女人睁开眼。我说:"该下车了。"女人说:"还没到。"我问:"你和那男人不是一家人吗?"女人说:"我不认识他。"
我疑惑起来:"那他为什么......"
女人指了指小姑娘坐的地方:"这个座位是他的,他是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
(《羊城晚报》2018年5月24日,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那个占了"我"座位的"打工男"让座,显示了"我"自私的一面,同时也反衬出让座男子的高尚。
B. 结尾"我不认识他",既点了题还揭示了"打工男"高尚的品德。
C. 小说语言简洁但又细节生动,"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符合人物身份,还能让读者透过这些细节感受这个农民工金子般的品性。
D. 误会是小说最主要的写作技巧,我对"打工男"的误会贯穿全文,伴随误会的解开,故事也戛然而止,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5. 请找出"我"对"打工男"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几个层次,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6. 很明显,"我"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在小说的开头要花一定的篇幅介绍"我"的情况呢?
【答案】4. A 5. 嫌弃--"我拂了拂座位"以及特别关注男人的脏兮兮的蛇皮袋子和用装过辣椒酱的玻璃瓶喝水就可以看出我对他的嫌弃。
不满--从小女孩始终在妈妈怀里睡觉,男人没有说一句话时我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
理解--从女人和小姑娘还在睡梦中,而男人开始收拾他的蛇皮袋子行李,做好了下车准备时"我"的心理活动看出。
愤怒--从"男人拎起他的蛇皮袋子就往外走,根本就没有叫醒女人和孩子"时"我"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
疑惑--从女人说:"我不认识他。"我的惶惑、语无伦次可以看出。
感动--从女人的解释可以想见。
6. ①"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身份是个年轻的大学生,有爱有精力有热情,使故事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