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套,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
--《光绪大事汇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变法失败的认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等信息归纳总结。第(2)问,结合所学,据"朕之权力实有未足"得出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据"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得出缺乏改革环境;据材料二"妥速筹商,密缮封套,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得出不讲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缺乏经济基础、维新派力量弱小、忽视民众力量等。
答案:(1)原因: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的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知识点一 新旧势力的交锋 1.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邵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解析:在明清时期,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当时的知识分子都以科举为唯一的出路,百日维新期间,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学子们再无科举可考,也就等于断了他们的出路,故选B。
答案:B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的失败 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
解析: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