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选自2018年10月26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动力,读者难免会给所读作品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B.文学作品为了真实呈现人的生存状态,会描述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甚至人的逾矩、背德、困境。
C.好的文学作品会巧妙地表现善恶对立,不回避对道德底线的触碰,能够用艺术形象涵养、发展、健全读者的人格。
D.肤浅、片面、标签式解读,缺乏理性质疑,这些问题存在于所有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中,影响读者理解作品价值。
1.C。A、强加因果,原文"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B、曲解原文,原文"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D、无中生有,"作者对此进行了尖锐批评"原文无据。
2.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层面,阐述了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作品准确解读应该具有的态度。
B.文章围绕文学的文献价值这一核心,结合经典作品论述脱离文献价值来评判文学作品是失之偏颇的。
C.文章引用马克思女儿和加缪的观点,意在强调准确把握作品的本质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
D.文章由文学作品标签化现象切入,先揭其危害后析其原因。较之原因的分析,对危害的揭示更直接。
2.B。混淆主次,"文章围绕文献价值这一核心"表述不妥,应该是"文章以文学作品的价值为核心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尽管有揭露和批判,但并不影响读者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
B.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现实主义文学更应该真实的展时代风云,绘社会百态,写人生悲喜。
C.如果忽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样,以道德审判者自居,作家就难以创造立体、丰满而真实的文学形象。
D.任何一部文学经典,无论怎样表现社会荒唐人性丑恶,其本质必定是美的善的,都体现文学的应有价值。
3.A。张冠李戴,"但这并不影响读者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错,据原文"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可知,"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的是文学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并一直在指导它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大规模5G测试网络。投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表示:"中国运营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执行政府政策,而大多数全球电信公司试图平衡竞争因素,因此自然会放慢投资步伐。"
中国政府还承诺向中国运营商提供大量5G频谱。与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的运营商相比,这种安排要宽松得多,在这些国家,运营商向监管机构支付数十亿美元,以获得使用频谱碎片的权利。
为中国移动运营商建设基础设施的中国塔公司表示,在政府分配频谱后的3年内,该公司将有望实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