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6.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B.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C.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D. 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7. 对文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是一种文体,是帝王向臣子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B. 古汉语中拜、授、除表示授予、担任官职,擢、进、升等都表示官员职务升迁。
C. "劾"意为揭发罪状,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 "万机",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现在仍在使用这个意思,如"日理万机"。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9.翻译(15分)
(1)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