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她"字的发明,表面看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文字变革,实质是观念更迭。
B."她"字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如何将英文中的"SHE"对译成中文的现实问题。
C.刘半农意识到汉语"缺失"英语在表意上的准确性,这促使他造出"她"字。
D.刘半农关于"她"字的动议,周作人在学理上给予认同,但钱玄同却不认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她"是"最迷人的新词语之一",后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
B.文章按"她"字发展的时间顺序,较为细致地梳理了"她"字文化层累的过程。
C.文章分析"她"字文化层累,整体上是从语言翻译和文化观念两方面展开的。
D.结尾例举西方女权主义者对人称词的纠结,印证了"她"字显现内在文化张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是晚清以降国门洞开、西风渐入,翻译遇到问题,"她"字就不可能诞生。
B.虽然汉语最终选择的是"她"字,而非"伊"字,但不能说关于两字的争论无益。
C."她"字最终能扭转劣势站稳脚跟,是因为支持使用阴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占主导。
D.新词往往是时代的产物,反对礼教、解放女性的时代主题催生了"她"字的使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
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
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
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