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作家周立波写于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讲述的是湖南农村一对青年男女的婚礼,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以下情节(场景)有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 )
A.男女同工同酬,参加人民公社的劳动
B.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
C.亿万农民庆祝三大改造的完成
D.报纸报道某地粮食亩产上万斤
9.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0.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11.社会流动主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下列现象不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
A.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B.从海禁到实行闭关锁国
C.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D.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12.西周末年,周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得民心者得天下
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D.顺乎天而应乎人
13.某中学的四位学生在学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内容后,各自撰写了一篇关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的小论文,下列选题中正确的是( )
A.略论国际关系的一超多强
B.简论北约欧盟双东扩
C.浅谈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D.小议两极格局的形成
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钱穆所指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唐
D.宋朝
15.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 )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
16.今人只知道地下党通常都用化名,殊不知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抗联战士大多以外号或号码称呼,因此抗联战士牺牲后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1941年记载的抗联将士阵亡统计只能用"不知姓名者"多少名、"全部壮烈牺牲"等登记。这反映了( )
A.残酷的斗争环境导致统计不准确
B.日伪对东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C.队伍是自发组成的,组织不够严密
D.抗联在东北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
17.某历史小组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时提到"欧共体的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C.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18.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