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之理乎?"的理由反对。据此可知,当时兴办洋务
A.遭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破坏 B.缺少最高统治者的明确支持
C.面临着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D.提出了废除旧教育体制要求
25. 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 年 10 月
13 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 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 以上史实说明
A.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B.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宜传
26. 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 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B.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
C.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 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27. 下表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
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 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
28. 据统计,"民族"一词在 1911 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 243 条,而到了 1939
年,则高达 2369 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 1912 年,1939 年则达到了
372 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
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 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
29. 1912 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完全把中医排除在西学教育系统之外。1929 年 2 月,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轰动一时的"废止中医案",后因中医界强烈反对, 蒋介石下达批谕撤销。上述材料表明
A.政权更迭导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 B.新文化运动导致中国文化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