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不顾宦官求情于己"错,原文是"其中并是宦者亲属,辄为请乞,诏遂令勿考",由此可知,是向皇上求情。)
13.(1)李固一到任,就派遣官吏犒劳、慰问百姓,赦免盗贼以前的罪行,让他们重新做人。("下车""劳问""衅""更始"各1分,句意1分。)
(2)以前秦始皇死于沙丘,胡亥、赵高隐瞒而不及时发丧,最终害死了扶苏,以致到了亡国的地步。("亡""发""卒""至于"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固,字子坚,是汉中南郑人,司徒张郃的儿子。李固年少好学,常常步行拜师,不远千里。于是能够综观历代典籍,结交英才。四方有志之士,多钦慕他的风采而来求学。京城人们赞叹说:"这个人又是一个李公啊。"被举荐为孝廉,征召为司空掾,都没有到任。阳嘉二年,有地震、山崩等灾异发生,公卿大臣们举荐李固对策。李固回答说:"如今官吏大多是依靠杀伐来博取声名的人,他们定能得到升迁、奖赏。而那些生性宽厚和没有背景的人,总是被排斥。因此淳厚之风得不到宣扬,浮薄之俗未能革除。即使用繁苛、严厉的法律来处治,怎么能有益处?皇上应该仔细考虑我的这番话,赦免我直言冒犯的死罪。"顺帝看了李固的对策,很多建议都采纳了。任命李固为议郎。永和年间,荆州造反者起,经年不能平定,于是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一到任,就派遣官吏犒劳、慰问百姓,赦免盗贼以前的罪行,让他们重新做人。于是盗贼首领夏密等集中其党羽六百多人,自己捆绑了前来自首。李固都原谅了他们,遣送他们回去,让他们自相招集,告诉他们法不容情。半年间,其余盗贼全部投降,州内清静太平。李固上奏朝廷,弹劾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枉法。高赐等人惧怕获罪,于是一齐用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梁冀为他们发布千里飞骑的公文,而李固坚持自己的做法更加急切。梁冀于是命令调任李固为太山太守。当时,太山盗贼已屯聚多年,郡府常有千兵,但追讨不能制服他们。李固一到,将他们全部遣散,使他们归农,只挑选能战的百余人留下来,用恩信招诱那些造反的。不到一年,盗贼都散去。任命李固担任大司农。此前,周举等八使者案察天下政务民情,多有所揭发弹劾。其中都是宦官亲属,宦官就为这些人求情乞命,皇上于是下诏书命令不要追究。李固却上奏折,认为八大使者所检举的贪官污吏,应该立刻加以惩处。皇帝有感于他的话,就重新下诏令免去八使者所检举的刺史,朝臣称善。等到冲帝即位,任命李固为太尉。第二年,冲帝驾崩,梁太后认为杨州、徐州盗贼势盛,害怕惊扰致乱,使中常侍命令李固等人,想等待所通知的各位王侯到京后才发丧。李固回答说:"皇帝虽然年少,但依然如同天下之父。今日驾崩,人神悲戚,哪有人臣人子反而一同掩盖的呢?以前秦始皇死于沙丘,胡亥、赵高隐瞒而不及时发丧,最终害死了扶苏,以致到了亡国的地步。这是天下大忌,是最不可做的事情。"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晚就发丧。李固平素和梁冀有隔阂,后来被梁冀诬陷,死于狱中,时年五十四岁。
14.C("比喻"错,诗歌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5.①诗歌描写的意境阔大雄浑。诗中描写了明月高升、边境阔远的景象,构成了阔大雄浑的画面,体现了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②诗歌表达了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虽然身处边境,乐声凄凉,时光飞逝,但诗人并不甘于贫贱,而是相互激励,期望建功立业。③老友重逢,一醉方休,纵声大笑,这是对前途、对人生充满信心的欢笑,畅怀洒脱体现了乐观向上、旷达豪迈的"盛唐气象"。(每点2分)
16.(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3)覆压三百余里 蜂房水涡(一句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句不给分。)
17.A(①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文中指影视作品,因而应选"泥沙俱下"。②朝三暮四:比喻一个人反复无常。挑三拣四:指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文中强调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长期坚守,而不是挑选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