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
6.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意味着
A. 老子认为仁礼很重要 B. 老子把道德仁义礼等量齐观
C. 老子认为道是最高境界 D. 老子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
7.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8.易中天教授曾经评价先秦某思想家说:"在他心目中,'民权高于君权'。在他看来,君权虽为天授......名为天授,实为民授。"以下各项中,能够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1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12.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D.《史记》、《汉书》
13.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