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 史 答 案
1.B
【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国独立性较大,从材料中的"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来看,说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也是西周政治的特点,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点睛:分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局域。但是,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2.D
【解析】
依据材料"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是清朝设置的军机处。西汉"内朝"与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央建制的机构,故排除A项;军机处有职无权,故排除B、C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西汉的"内朝"与清朝的"军机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故D项正确。
【点睛】
首先通过"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分析出军机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共同之处即可。
3.A
【解析】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均属于《南京条约》以及附件的内容,该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C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影响;D是《辛丑条约》影响。
4.A
【解析】
材料中"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以及思想根基并未废除,故B C 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中共土地法不断变化的依据主要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是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故排除A项,故选C项;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B项;根据"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可知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的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
【点睛】
中国共产党土地法不断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调整土地法内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革命。
6.A
【解析】
人民政协建国初期召开的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 选A;新时期我国发展并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由"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可见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排除C;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
7.C
【解析】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A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出现了改善,但不是倒向西方,B项说法有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实行"熊猫外交"的对象国在1972年以后更多的为西方国家,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选C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在表格内容中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
8.B
【解析】
发放津贴是为了解决因为贫穷而不能参政的问题,即消除"贫穷"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而非废除财产等级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而选项A则是不符合题意,排除;"五百人会议"和消除这种"障碍"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是伯利克里的措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