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
C.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
23.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
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24.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