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的目的具有背离性
D."推恩令"体现出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22.《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 )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23.元代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 ( )
A.元代行省长官权力独大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
24.明初,朱元璋在废除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 )
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25.1572年,年仅10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信任,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六部演变为内阁下属机构 B.内阁权力扩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C.内阁成为国家法定决策机构 D.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26.[2018·河北衡水模拟] 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议政王大臣会议权限逐渐被削弱。由此可知 ( )
A.清朝初年,君主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权力
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失误 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
二、非选择题
2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