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1. 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A. 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 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 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2. 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 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C. 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 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3. 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 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 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 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 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