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上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前流行的话题主要涉及反对旧道德、旧文学;五四运动后,流行话题"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涉及无产阶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项。
8.(2019·晋中高二期末)1923年年底,北京大学在一次"民意测量"中表明,"新青年"和"进步青年"的标准,多以信奉"主义"为表征。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西学已被青年所接受
B.马克思主义传播迅速
C.社会思想非常活跃
D.新三民主义影响深远
解析:选C。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新青年"和"进步青年"的标准,以信奉"主义"为表征,他们大多声称曾经信奉过多种主义,或同时信奉多种主义,表明当时的社会思想非常活跃,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9.(2019·杭州高二期末)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中国出现了一股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