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
D. 人非生而知之者/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其,代词,自己/代词,它的;B项,之,主谓之间取独/代词,这;C项,介词,比;D项,连词,就/连词,表目的。故选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B. 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C. 余嘉其能行古道(韩愈《师说》)
D. 居是州,恒惴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A项,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今义,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B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C项,古道,古义,从师的风尚;今义,古旧的道路。故选D。
9.下列各项中对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句)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
D.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省略句)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