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是分封的主体,体现了分封制下血缘与政治结合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典礼中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这反映了( )
A.周天子用最高的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关键是准确判断材料,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策命典礼,由司空"授土", 司徒"授民",以表明鲁国诸侯的土地和人民由天子授予,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并不是接待鲁国国君;C项说法错误,鲁国国君应臣服于周天子;D项没有从本质上反映材料信息。
6.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A。关键信息: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西周如此分封与布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A项正确;B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C项说的是表面现象;D项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但不是题干所强调的,排除。
7.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
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
解析:选A。本题是问"根源",即根本原因。首先D项可排除,因为从"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可知不是"散漫自私意识"。B项"血缘亲族团结"与C项"家族观念流行"只是对题目材料现象的概括。A项"社会宗法观念"正是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
8."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这句话体现了西周大宗、小宗的关系。对此制度,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