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指出了游学的本质是将自己的游学经历写出来,做到知行合一。
B.文中举孔子、司马迁、徐霞客、顾炎武等人的游学事例,论述要想成就自我,就应游学,扩大视野。
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
D.文章以较大篇幅谈及游学的内涵和中外游学的传统,并论述了游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世间有些知识、情感和体会是人们难以感受到的,而游学则可以使人通过亲历其境,进而受益。
B.司马迁"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与游学这种知行合一的士风密不可分。
C.在自然界中的游学更能使学生感受天地的大气象,是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城市生活和现代性思维的不足。
D.游学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扩大见闻、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优势,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草帽下面的眼睛和舞步 刘华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印有铁路路徽的草帽在家乡的小城里十分风行。拉板车的搬运工人也爱戴那种草帽。他们中有我一位同学。
每次回到那座小城,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弯着腰负重前行的身影,企图在草帽下发现那张高中毕业十多年再未谋面的脸。
毕业时,他办了病留,深度近视。假如下乡,我相信,他会很快回城,会有很好的安排。因为他根红苗壮,中学时代就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了,是唯一被结合进校领导班子的学生代表,全年级唯一的学生党员。这些条件可以让他在下乡知青中鹤立鸡群,而病留的结果,却是被分配到搬运公司拉板车。
有一年秋天,他闯进空荡的商店,竟未看见店里唯一的顾客--我。他在门边很急切地吆喝售货员,要买五个泡饼。等待的片刻间,他摘下草帽,随意扇了扇,又戴上。
我朝他走去,正欲招呼,却见他一把接过五块泡饼,把那厚厚实实的圆一起往嘴里送,一口咬出层层叠叠的半个月亮。再一口,只剩一弯残月了,如饥云吞月。我连忙止步,侧转身子。我想,这时候喊他,他会很尴尬的。
那种五分钱一块的泡饼香甜而松软,那顶被汗被灰被日子染黑的草帽忠实地掩蔽着他的表情。我看不见草帽下的脸,但凭着那佝偻的腰背,那匆匆走向停在店门口的板车的八字脚,可以想象草帽下的眼睛是怎样饥饿,脸上是怎样为泡饼而斑斓。走到空车边,他拍拍手,立即弯腰握住车把手。①其实,弯腰只是一个动作,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
我一直跟在他身后,没有喊他。因为我觉得那架空车似乎很沉,沉得让他无法抬起头来喘口气,看看路边的风景,看看擦身而过的倩影。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尊重一顶草帽》。我以为,在凉爽的晴日,那顶草帽要遮挡的是人们的注意--一种照彻内心的火灼的光线。他宁愿藏在阳光的背面。所以,我不能喊他。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
然而,尊重,有时候极可能是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