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下化学第七章第2节 物质溶解的量 同步测练量(含答案解析)
科粤版九下化学第七章第2节 物质溶解的量 同步测练量(含答案解析)第3页

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解析】不饱和溶液不断蒸发溶剂形成饱和溶液后,再蒸发溶剂溶质才会析出,蒸发一定量的溶剂才有溶质析出的溶液应是不饱和溶液。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析出溶质的溶液、加溶质不再溶解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2.D 【解析】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形成的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颜色不变;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不变,

3.D 【解析】第一次蒸发水没有晶体析出,形成的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是饱和溶液,第二次蒸发10 g水析出3 g晶体,第三次蒸发10 g水也会析出3 g晶体,如果是不饱和溶液,第二次对不饱和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3 g晶体,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第三次是对饱和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会大于3 g。

4.BD 【解析】加水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故B错误;恒温蒸发溶剂M点不动,N点垂直移动至曲线上,故D错误。

5.(1)溶剂的种类 (2)蔗糖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

(3)温度 溶剂的量

【解析】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蔗糖易溶于水,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即同种溶剂,不同的溶质溶解能力不同,说明溶解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有关;温度对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影响,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时,除了控制溶质、溶剂的种类,还需控制溶剂的量,溶解能力的大小要看最终溶解的质量的多少,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也会不同。

6.(1)m (2)34.0 g < x < 37.0 g (3)3.1 g

【解析】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m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温度由20℃升高到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从31.6 g变化到45.8 g,氯化钾的溶解度从34.0 g变化到37.0 g,都经过34.0 g~37.0 g,所以在20℃到30℃之间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溶解度x的取值范围在34.0 g~37.0 g之间;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1.0 g,即100 g水中溶解31.0 g氯化钾形成饱和溶液131g,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为3.1 g。

7.(1)蒸发皿 (2)35~45℃   (3)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解析】蒸发操作中盛放溶液的容器是蒸发皿,因此蒸发操作除了酒精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蒸发皿。问题(2)分析题给溶解度曲线发现,硫酸钠溶解度在35~45℃之间最大,故要想析出氯化铵晶体应使高温饱和氯化铵溶液降温到35~45℃之间最合适。问题(3)由题给提示得到启发,可用加热氯化铵方法来检验氯化铵是否纯净,因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而硫酸钠受热是不分解的,看看加热后是否有剩余固体进而确定氯化铵是否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