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陈启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工业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清政府设置工厂
解析:选B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1872年。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二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8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中总结其现象,从其时代背景中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第(2)问,从材料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答案:(1)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作用: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企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