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学案第1页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一、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新思想遇到的阻力

  1.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于西方文明有一种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

  2.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

  3.清政府长期实行的闭关自守和文化专制,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

  4.封建顽固势力根深蒂固,势力庞大。他们极力抵制新思想的传播,使新思想影响的范围有限,举步维艰。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提出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

  根本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实施及作用: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创办近代学堂等。创办近代工业,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创办新式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宗旨,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说明,洋务运动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维新思潮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内容:早在洋务运动实施的过程中,一批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开办学堂、著书立说、与顽固势力论战等。维新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影响:从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四、林则徐、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