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1、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2、背景材料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