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题 曲线运动 总课时 课题 抛体运动的规律 课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相应控制方法;
(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3)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4)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5)会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2)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3)学会化曲线为直线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2)在上一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点 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
难点 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 教学
准备 课文图5.4-2所示的器材,斜槽、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或用坐标纸)支架;刻度尺等 教学
设想 本节是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实验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过程中,求初速度是利用物理理论知识,但如何准确描绘出轨迹则是关键。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任务一 知识回顾
1. 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的合运动。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任务二 预习导学
(为在实验中得到较准确的轨迹,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保证每次实验v0相同?
2.小球平抛的抛出点在哪?如何确定?
3.实验中与斜面轨道不光滑有关吗?为什么?
4.根据得到的实验轨迹点,如何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任务三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1)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如何推导平抛初速度的表达式?
例1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 位置上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 ,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⑴ 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⑵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练习、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简图,图是实验后白纸上的轨迹图。
⑴ 说明图中的两条坐标轴及坐标原点是如何作出的。
⑵ 说明判断槽口的切线是否水平的方法。
⑶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运动的轨迹,进行这一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例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在竖直板面上记下了重锤线y的方向,但忘记了平抛的初位置,在坐标纸上描出了一段曲线的轨迹,如图所示。现在曲线上取A、B两点,量出它们到y轴的距离,AA'=x1,BB'=x2,以及AB的竖直距离h,用这些可以求出求得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为多大?
任务四 达标提升
1.有关"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小球在斜槽水平出口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所谓末端的切线的起点O,即坐标水平轴的原点应该是 ( )
A.A点 B.B点 C .C点 D.D点
2.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装置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B.保证小球飞出时的速度不太大,也不太小
C.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D.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都相等
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均不同
D.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均不同
4.为了准确地测出平抛轨道上某点的坐标,需要注意的是
A.选距原点近-些的点
B.应正确标出乎抛小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C.用重锤线准确地确定纵轴 D.选距原点远一些的点
5.本实验测v0时产生误差,与误差无关的是
A.弧形槽与球间有摩擦 B.弧形槽末端切线不水平
C.小球受空气阻力 D.小球每次自由滚下的位置不同
6.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忘记记下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右图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g取10m/s2) ( )
A.20m/S B.2.0m/S
C.1.0m/s D.10m/S
7.在平抛曲线上取三点,此三点的坐标是:A(20,5),B(36,16),C(52,37)(单位为cm)由此可以算出物体平抛时的初速度为(g取10m/s2) ( )
A.1.5m/S B.1.6m/s
C.1.8m/s D.2.0c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