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教案
导入:
文艺理论家给小说的定义:"小说是用散 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英国间谍小说作家勒卡雷说过:"'一个猫坐在草垫子上头',这不是个故事。'一个帽坐在一头狗的垫子上',这里头就有故事了。"所以艺术家是个说谎的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他那个时候的真相告诉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卡夫卡的世界,看看他笔下的真相。
1、复述故事情节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我"想去煤店老板借煤,"我"不是拎着煤桶走去,而是骑着煤桶前去,可结果并不幸运,"我"没有借到煤,反而 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到了冰山区域。
2、、深入课文,集体探究
(一)请同学们比较两个版本。讨论虽然都没有借到煤,但原因是否一 样呢?(A层)
写实版:"我" 借不到煤的原因应该是煤店老板( 娘) 的拒绝。 "我"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潦倒的小人物。老板是拥有着大量财富却不愿帮助他人的,冷酷无情,被金钱吞噬了良心的资本家。
虚构版:
a、老板娘"什么也没有听见""没有人,街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见"。既没有看见 "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的"我",也没有听到" 我"的"喊"声。
b、从"我"的所见来看,老板娘"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我 "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所见及其判断是不是准确,真实,我们也不得而知。如果真实,那老板娘的冷酷自私就很明显。如果 "我"的判断不实,那借不到煤的责任就只能 由"我"来负责了。骑着煤桶飞翔的方式,避免了老板娘和"我"的直面和沟通,使情节内容产生多元解读成为可能。
c、因为"飞翔",我们就觉得这个事件好像仅仅发生在幻觉里。作品也暗示了"借煤"的幻想性:"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 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 产生了错觉啊!"而紧接着,错觉果然被证实,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敲六点,我们关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