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鹏之徙于南冥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鹏之徙于南冥 教案第1页

 《鹏之徙于南冥》

   重点、难点

  1.讲授选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2.引导学生把握庄子对"至人""神人""圣人"的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庄子人生追求的启发意义。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怒而飞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我犹尸之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大浸稽天而不溺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选文解读

文章开始部分,先浓墨重彩地写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后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就是北海、北极大海,"冥"通"溟"。古代有学者认为,之所以称北海为北溟,是因为它"溟漠无涯",或者居北极,去日月极远。"鲲"本来是指鱼子、小鱼(参阅郭庆藩《庄子集释》的有关内容),可庄子却把它写成不知道有几千里大的大鱼。这就是庄子文笔的奇幻之处。鱼既然如此巨大,那么北海之浩无涯际就可想而知了。"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是奋起、奋发之意。鲲化为鹏鸟一说,不必从科学上去计较其合理性,也不必刻意从中搜求庄子的哲理,主要还在于欣赏庄子文笔的奇幻。单看那鹏鸟是多么巨大:其背之大不知有几千里,奋发而飞,其翼如同天边的云彩。"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海运"就是海动,古人有六月海动的说法,说其时大风起,海水沸涌,声闻数里。"南冥"即南海。"天池"就是天然形成的池子。大风起兮,海水沸涌,声音惊天骇地,这时大鹏鸟自北极大海飞向南极大海,是何等气象!"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是借齐谐之口,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的情形。很多人都把"齐谐"理解为书名,清代学者俞樾认为应该是人名,假如是书名的话,下文不应当单称"谐"(参阅郭庆藩《庄子集释》)。"志"就是记的意思。"抟"是集聚的意思。"扶摇",这里指由下向上升腾的暴风。"六月息"指六月的大风。"息"本指呼吸时出入的气,这里指风;《庄子·齐物论》有一句话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意思是说,大地吐气,它的名字就是风。齐谐这个人,记得很多怪异的事情。他的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大鹏从北海迁往南海的时候,海水被击打起三千里的波浪,大鹏鼓动翅膀集聚由下而上升腾的暴风之力,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迁往南海,就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指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相吹"之"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这里是指生物对野马、尘埃有所施为。春天野马般奔腾的游汽,飘浮的尘埃,这些东西都很细微,但都是有生命的事物用气息吹动的。这句话,显然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着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且飞向南海。就连若有若无的游汽,飘浮着的极细小的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而不知其几千里大的鹏鸟,又怎么能够不借风力呢?那么,它飞上九万里高空以后再往下看,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苍苍"指深蓝色。"其......,其......",可以理解为"是......,还是......"。天空的深蓝色,是天空的纯正不杂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远得没法到达才显得这样呢?庄子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天空距离世人无限遥远,所以在世人眼中它呈现为一片深蓝色。"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代词,它,指大鹏鸟。大鹏鸟在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