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杨礼赞》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资料链接:
1、简介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著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解题: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在这篇散文里,他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
主宰( ) 开垦( ) 倦怠( ) 婆娑( )
晕圈 ( ) 虬枝( ) 参天( ) 秀颀( )
坦荡如砥( ) 妙手偶得(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
2、朗读全文,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 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 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 和 ,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 ,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 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感受"不平凡"。
1、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说"我赞美白杨树!"在全文起何作用?
(1)从内容来讲:首赞白杨树,赞美它的"不平凡";
(2)从结构来讲:点明文章描述的对象--白杨树;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赞美之情;提出讴歌白杨树的主线--白杨树的不平凡。总之,开头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2、"礼赞"是表示崇敬和赞美,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这些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
3、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