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辛亥革命
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以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为时空线索,归纳辛亥革命的整体时空特征。
2.历史解释:通过认识中华民国的政权性质及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多元史观归纳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细致梳理·核心点]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清政府相继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条件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3)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良好的时机。
(5)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努力。
3.过程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
(2)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