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史。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3、会比较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课前预习】
1、原子是由哪些基本微粒构成的?
2、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是否带有电荷?为什么原子是电中性的?
3、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在数量上有什么规律?这些微粒的体积和质量有什么特点?
4、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1)1s、3d (2) 3s、3p、3d (3) 2p、3p、4p
5、将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按轨道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1s、4p、2s、3s、5f、4s
【新课学习】
板块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观察与思考1】观察书P8图2-1,思考: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想:
结论:
1913年,波尔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观察与思考2】观察书P10图2-4,思考:科学研究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宏观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科学家采用 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的规律是:
电子云:
小黑点代表:
小黑点的疏密代表:
板块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交流与讨论】请在表中填入与原子序数对应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8 11 13 18 【归纳整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1: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往往是不同的。人们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认为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上。习惯上人们用英文字母 表示电子层。原子中由里向外的电子层数可取
等正整数,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 。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1页最后一段、12页第1、2两段,归纳下列知识:
1、原子轨道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