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6.2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 2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6.2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 2第1页

6.2 神权下的自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2、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人文奥运",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两者体现了共同主题: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人文精神在西方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罗马地区,其后的发展概况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

【新课讲授】

师:明确学习目标

  呈现幻灯片:

  学习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生:齐声阅读学习目标

师:呈现幻灯片(两组图片)

生:观察两组图片人物面部表情的不同,发表见解

  第一组: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没有活力

  第二组:蒙娜丽莎微笑着、母亲深情地注视着孩子(体现母爱、有血有肉的人间亲情、有生机和活力)

师:两组图片分别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为什么人的表情在文艺复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