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案第1页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目标导航] --------------------明目标·知重点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 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 知识点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服饰都以自产棉布、丝绸缝制,食物都为各地自产之物。

2.鸦片战争后

(1)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①衣

鸦片战争后 "洋布"" 洋装"进入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 20世纪二

三十年代 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 ②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③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社会风俗

戊戌变法时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后 "断发易服"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时期 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 (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

[细微点拨]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