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晏子治东阿 教案4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晏子治东阿 教案4第1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数""诛""罪""谢"等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在一起上一节课,看咱们广东的教材编得还是很有特点的。选了《晏子治东阿》。它选自《说苑校证》,课文上面注释。《说苑校证》呢,是向宗鲁先生的一部学术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家看看,是这个样子。(出示《说苑校证》)

老师:《说苑》这本书是汉代刘向编辑或者叫编撰的,不能称之为他的个人专著,属于编撰,既有编写又有个人的修改创作在里面,所以后人还是倾向于编撰,为什么要选这个呢?其实我花了5年时间,作了一本《说苑疑解》,齐鲁大学9月份出版的。为了我这本书,真是白了我数年头啊。我看了这个,我把它选过来了,希望咱们这节课呢,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每个同学都有收获,对刘向对晏子都有所了解。

(放下书)

老师:下面轻同学们先把课文默读一遍,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就画一画,刚才发的材料你先放起来,现在不用。

学生:默读课文。

老师:(巡视。)看完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老师:看完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哪个同学来读呀?(环视,指一男生)好,你来读给大家听听,大家注意听。

男生1: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

老师:好,请坐。(问)有读错的地方吗?(指一女生)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哪个地方读得有问题呀?

女生1:他那个"子退而自察(chá)也"说成了"子退而自策(cè)也"。还有"并曾(zēng)赋敛"说了"并曾(céng)赋敛"。"寡人不复与(yù)焉"说成了"寡人不复与(yǔ)焉"。

老师:还有一个,那个"池塘",课文注释"池塘"那两个字读什么?

女生1:bēichí

老师:他读成了什么?

女生1:啊,b?chí

老师:啊,请坐。(示意女生坐下)刚才我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默读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看课文注释,注释当中那些加拼音的字那得好好看一看。这些字的读音你掌握得准不准呐,不准的话,自己在默读的时候就可以多读它两遍。下面我们把这篇文章一起读一遍。晏子治东阿,一二

学生:全体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

老师:好了,下面呢,同学们就自己试着把这篇文章自己来翻译翻译,自己试着来翻译翻译,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了,怎么办呢?同桌,请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交流了之后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呢?一会儿请同学们提出来,咱们共同来解决。好,下面同学们来试着翻译翻译。

学生:尝试翻译文章。

老师:巡视学生的情况、板书课题、选文,继续巡视学生情况。

老师:在自己翻译的过程宗遇到问题的请举手,我看一看有几个?(略点数)哦,还不少。好了,下面就这些问题互相交流一下。好吧,来互相交流一下,我这个问题请同学你帮我来解决,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互相交流。

老师:同学们请注意:我们学习语文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同学们之间要互相交流。有问题问老师是对的,但是也应该问同学。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好,那么问了之后,现在仍然有问题得不到解决请举手。请举手。啊,先从你这儿开始吧,好吧。

男生2:那个"辟贤者之路"不会翻译

老师:"辟贤者之路"不会翻译。这同学,你说你不会翻译,我不相信。"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男生2:避开

老师:"辟"下面的字你会翻译吗?

男生2:不会啊

老师:贤者,贤者是什么意思呀!

男生2:有才能的人。

老师:呀,对啊!这不你说出来了吗?(笑)"之路","之路"呢?

男生2:不会啊!

老师:"之"什么意思?

男生2:的

老师:对,你会嘛!"路"你会吗?

男生2:不会啊!

老师:这个同学他说这句子他不会翻译,最后是对"路"不会翻译,"路"好翻译吗?你来说(指男生同桌)

男生3:就是"道路"啰。

老师:就是"道路"啰。那这个"道路"指的是不是我们走的这个道路呢?

男生3:不是

老师:指的是什么

男生3:是做人的,人生的道路

老师:是做人的,人生的,人生的道路,这蛮有点象征意义的,再把它具体一点,实际上是指那种做――

男生3:做官的

老师:对,对,做官的那条道路。(对男生2)同学,他讲得对不对?

男生2:对

老师:明白了吗?这句子明白了吗?明白了,好,下面同学们自己翻译翻译"辟贤者之路",怎么翻译呀?(指男生3)你把这句子跟大家说一遍。

男生3:(犹豫一下)辟贤者之路,(稍停),不再走做官的道路。

老师:(问男生4)你满意吗?你满意吗?

男生4:不满意!

老师:哦,不满意,那你来翻译一下

男生4:避开,就是避开走忠臣的道路。

老师:避开走忠臣的道路?

男生4:我觉得那个"贤者"就是做那个比较清廉的臣子

老师:哪个同学讲?我觉得这个句子不难。(一女生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讲!

女生2:避开做官忠诚的道路

老师:我们注意看,这句子是晏子啊在发牢骚呢,是这样吗?在发牢骚呢,说我这人不行,那就让我为那些贤能的人让开道路吧这个意思,这个"辟"是什么意思?为······让开,为那些人让开呀!贤人,为他们让开什么之路呢?做官的道路。对吧?好,搞清楚了。好,这个问题解决了。咱们经过讨论解决一个问题了。还有问题吗?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请举手,那位同学,给你话筒,那位同学你来提问。

男生5:"臣请改道易行"不会翻译。

老师:"臣请改道易行"不会翻译。我觉得你这句话说得很谦虚,你会翻译。"臣"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男生5:晏子自称

老师:哟,自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翻译成什么?

男生5:我

老师:这个问题你会吗?会嘛,是吧!第一个你会啦,"臣请","请"什么意思?

男生5:请求。

老师:呀,请求,翻译成"请求"呀,不能算错。还需要改一改,和"臣"放在一起的时候,"臣请"如果翻译诚"我请求",这样不能算错,但是不严,不严谨。翻译成什么呢,这句?请允许我,好吧,请允许我。接下来,"改道易行"。"改"你会吗?"改"你会吗?

男生5:改变

老师:你会,改变。后面哪个字跟这个字的意思是一样?

学生:易

老师:大家都说了。明白这意思吗?明白吗?易做改变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那么"改道易行"就有点像过去所学的一种现象--(一学生小声说:互文)那个同学已经说出来了,互文。改道、易行是一个意思。改道易行是改变一种治理的方法,让我改变一种治理的方法,请允许我改变一种方法来治理这个东阿,对了吗?对了。记住"臣请"这个意思,请允许我,请让我。不要简单地翻译成"我请求"。好,第2个问题,同学们提出问题来这就非常好,我特别喜欢善于提问题的同学。还有没有?第3个问题呢?第3个问题?

男生4:属(sh?)托不行

老师:属(zh?)托不行,读成了属(sh?)托不行。一读就把问题暴露出来了,看看有没有注释呀?

男生4:(小声答)走后门。

老师:嘿,走后门呀,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不该提呀?

男生4:我不是问这个意思,我是想问"属托不行"的"行"。

老师:"属托不行"的"不行",同学们,"不行"我们先说这个,有同学问我这做法行不行?"不行"。和这"属托不行"意思一样不一样?你来说(指男生6)

男生6:一个就是,前者说"不行"的意思是不可以,而这里就是"行不"就是--不知道。

老师:哦,哪个同学说?哪个同学说?好,那位同学说,把话筒给他,请讲。

女生3:这个意思是说:方法行不通。

老师:这种方法还是这种风气呀?这种风气行不通,是这个意思吗?唔,行不通。好,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风气行不通有点别扭了。是有点别扭了,什么叫做这种风气行不通呀?这种风气有没有?为什么没有呀?是因为没有人这样做,对吧?根本就没有人这样去做。所以,这个"不行"在这里翻译成"没有人去做"。这种走后门、托关系、说人情,这种事情没有人去做,社会风气好,大家如果这样做的话都会以为这是一种羞耻。没有人这样做。那同学们,明白了。下面的"属托行"同理可证啦。是这样吧。第3个问题啊。很好!同学们善于提问题,提的问题质量还蛮高的。还有没有问题?还有没有?请举手。

女生4:(举手)

老师:你还有(递话筒)一个问题。

女生4:"不至"的"至"是什么意思?就是"货赂不至"的"至"。

老师:"货赂不至",是吧?"货赂不至",唔,请你来讲。(指女生5)"货赂不至""不至"是什么意思?

女生5:不能,不能货赂。

老师:"货赂"是什么意思?后面有没有注释?有注释是吧?什么意思?

女生5:钱财。

老师:钱财。货赂是钱财,实际上在这里的意思是拿着钱财去干什么?

女生5:走后门。

老师:哎,去走后门。去行......行贿,实际上是拿着钱财是去行贿。"不至"就是"没有到"。"没有到"是什么意思呢?拿着钱财去行贿的人有没有?没有,所以就没有到,没有人去干这样的事情,就是没有人去做行贿的事情。"货赂不至"这是第4个问题了。还有吗?你还有?

男生7:后面这"强复治东阿"这"强"(qiáng)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个同学呢,这一读又把自己一个问题给暴露出来了。暴露出什么呢?强(qiǎng),意思不一样。

男生7:子强(qiǎng)复治东阿。

老师:好,子强(qiǎng)复治东阿。强(qiǎng)什么意思?勉强?什么叫勉强呀?(摇头)不能叫勉强。勉强太弱了,应该叫勉力。勉力什么意思?就是努力。你就努力地去治理东阿吧。这就是"强(qiǎng)复治东阿"。好,很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有些问题是容易被忽略掉的,还有没有问题?(环视)噢,还有?

男生3:后面"东阿者,子之东阿也"这个判断句什么意思?

老师:"东阿者,子之东阿也"这个判断句什么意思?你想让谁来回答?

男生3:就隔壁呀。

老师:哟,好的好的。(微笑面对男生8)同学请教你,你会感到荣幸,是这样把。啊,你说,荣幸吧。

男生8:荣幸。

老师:同学之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对吧。对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请教,那么被请教的同学一定要谦虚地说,哦,荣幸。

男生8:"东阿者,子之东阿也",我想应该是治理东阿的人是你,或者说东阿是你的。

老师:东阿,东阿这个地方是你的,是你的东阿,是这个意思吗?就是这个意思。"东阿者,子之东阿也",这个东阿就完全交给你来治理了,它属于你。这话有没有深刻含义?有没有深刻含义?有,你来说说。

男生1:就是要当自己的家一样治理它。

老师: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把它治理好。实际上是齐景公承认了晏子治理东阿的功劳。他用什么样的政治,用什么样的理念来治理东阿,你就按照你这一套来治理它。这话语还含有另外的意思:你们其他地方是不是这种方法,不一定。按照你的方法治理下去吧,这就叫"东阿者,子之东阿也"。还有问题吗?还有没有,同学们?

老师:(环视),没有啦,真的没有啦,没有啦。你们没有问题了,我就要提问你们啦。还有没有问题,没有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全体朗读课文。

(学生读毕)

老师:好了,同学们,看那个题目。"晏子治东阿","治"这个词什么意思?这个字在文章当中出了几次?出现了几次?是不是都是治理的意思?

学生:思考

老师:那位男同学(指一男生)。刚才听你说,请你来说说"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在文章当中出现了几次?是不是都是治理的意思?请讲。

男生9:"治"在这时治理的意思

老师:哦,在这句话当中是治理、管理的意思。是吗?那么在文章当中出现了好几次,是不是都是这个意思呢?是吗?

男生9:不是

老师:不是,那你来给我讲一讲,分别是什么意思?

男生9:"前臣之治东阿也",这里"治"是管理。

老师:哦,管理的方法。你接着说

男生9:"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老师:"三年不治,臣请死之","三年不治"是什么意思?治是治理的意思。这是问的第一个问题了,"东阿"这个词课文有注释,如果要是没有注释,同学们会不会易读成东阿(ā)?

学生:不会。

老师:不会?

男生6:不会。东阿阿胶

老师:(笑)不会,好,好。这说明同学们在生活当中已经具备了这个知识。好,东阿在山东,现在还有这个地方,那出阿胶。下面我要问问题了,同学们啊,你看这篇文章啊,主要是写晏子,当然也写到齐景公。主要还是写晏子,晏子这个人,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以前你们学过《晏子使楚》。晏子在你的头脑当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女生4:他是一个有谋略,很聪明,捍卫自己国家尊严的人

老师:对不对?

学生:对。

老师:她说得很对,她那个词,他"聪明"的确如此,这个人真是聪明到极点。是吧,是一位智者,好了,那我们同学们啊,下面开始问同学们问题啦。在这篇文章当中,表现了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停顿)谁来回答?(指一女生)你说谁来回答?

女生1:我隔壁那个

老师:隔壁这个,我们叫阿哥,阿哥来回答,挺好的,我们在北京很少听到这个词,"阿哥"。那我要问你了,同学,你为什么不说"我来回答",而是叫阿哥来回答,你说?

女生1:因为我还没有理解透彻,觉得他会应该更懂,所以想请教他。

老师:哦,好的好的。瞧,人家同学说得多好听啊!你心里是不是甜滋滋的,是吧!(笑)哟,你来说一说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当中你觉得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男生4:聪明呀。

老师:哦,刚才那个女同学说了,她说过去我们学了《晏子使楚》,我们认为晏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仍然觉得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板书:聪明)

男生4:还有。

老师:还有?

男生:厉害!

老师:厉害?

(师生笑)

老师:用了这个词呵。厉害,好,好。请为大家解释解释。

男生4:要说例子吗?

老师:简单地解释解释,先说"聪明"。

男生4:那个他猜透了齐景公的心意。

老师:他怎么猜透了?

男生4:首先他治理,属托不行,货赂不至,以利贫民。那后来他,齐景公就数落他,说他这样不行,然后他又去治,然后就属托行,货赂至。

老师:这怎么就猜透了他的心思呢?

男生:不是吗?那就不算啰!但他很聪明呀。

老师:(哈哈大笑),那这个说明他很聪明吗?你这个解释没有说服我,我不知道你说服同学没有。能不能就说明晏子聪明呀,想想,大家好像觉得还不行。还有"厉害",你再解释解释,什么叫"厉害"。

男生:一开始是属托不行,然后是属托行。

老师:(哈哈大笑),哦,属托行就厉害啦。原来没有走后门,后来走后门多了,那就厉害了。哦,是这样,我觉得好像这位同学的解释,还不能够把大家给说服,是吧。哦,这位同学你请讲。咱们就先说聪明这点,你认为这篇文章当中能说明晏子聪明吗?

女生6:能。

老师:能?

女生6:因为他一开始治理不好,晏子一回来就被景公责备。但是没有说他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先说要求再去治三年再回来,然后说三年以后回来他就能做的很好。然后就被景公赞了。

老师:景公就称赞,做得很好就很称赞

女生6:如果他一开始做得不好的时候被他责备,他三年之后治理得好,就跟之前做不好的原因做对比,就是······怎么说呢?聪明就是他一开始没有把做得不好的原因讲出来,而是再去治理三年。

老师:这么说呢,我有点糊涂了。我怎么糊涂了呢,同学们?我们读了这个文章之后呢,我们感觉前三年他治理得好,后三年他治理得不好。前三年治理得好呢,国君不但不表扬他,反而要惩罚他。他后三年治理得不好,按说应该惩罚他,可是国君又表扬他。那我就不能理解了。

女生6:他一开始如果做得不好,但是他反而被他夸奖,就一开始就没有再去重新管理三年,再来将之前的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作对比的话,有可能他会被罢官。这样就更有说(shuì)服力。

老师:"说(shuì)服力",你们这里读"说(shuì)服力",是吧?北京不读"说(shuì)服力"。查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说(shuì)服"这个音。还是读"说 (shuō) 服"。这个音有读"shuì"的时候,但是在说服这个词里不读"shuì"这个音。大家搞清楚这个词。好这个同学,你说了半天了,我就想请你说一句话,晏子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你用一句话给我概括出来。

女生6:机智。

老师:机智?等于没说。(学生轻笑)

(师继续巡视,与学生小声交流)

......

老师:因为我们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这是标准是什么?是什么?

学生齐答:民无饥者。

老师:民无饥者,社会风气啊,好。我们是站在哪一个角度来评价的?站在百姓的角度来

评价的。你晏子的前三年的治理,你让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你让社会风气好了,我们就认为你的社会治理,治理得好。好了,我们看评价。(板书"评价")不是我们去评价他,谁评价他啊?

(学生答齐景公。)

老师:齐景公。齐景公的评价怎样?不好。(板书"不好")对,用了一个字。乱。(板书"乱")这个同学说得非常好。乱。要对他采取的措施是--

(学生回答)

老师:要奖惩?要对他处置。好,同学们看。前三年效果好,但是对他的评价是乱,要惩罚他。那就是说,齐景公评价的标准和我们看晏子的标准一样不一样?

学生齐答:不一样。

老师:不一样。我们的标准跟谁的标准是一样的?

学生齐答:晏子。

老师:跟晏子是一样的。我们跟晏子是心心相通的。是这样吗?是的。好,再往下看,同学们。后三年,工作效果好不好?

学生齐答:不好。

老师:不好。(板书"不好")效果太差了。老百姓怎么样啊?

学生齐答:饥者过半。

老师:社会风气怎么样?污浊。是这样吗?

学生齐点头。

老师:对他评价怎么样?景公对他评价怎么样?

学生齐答:好。

老师:好!是吧?景公给他评价好。对他奖惩怎么样?

学生齐答:奖。

老师:(板书"奖")要奖。好,同学们看。这个齐景公啊,整个的一个什么国君?(指一男生)你来说--

男生4:昏君。

老师:昏君!(板书"昏君")整个一昏君。晏子就用这样一种方法,让齐景公意识到,哎哟,我这不就是一昏君,这个方法,厉害!对不对,同学们。

学生生笑。

老师:这个方法太厉害了,如果他不是用这种方法,我们假设一下,同学们。假设,前三年,治理得很好,社会风气很好,齐景公对他的评价:你治理得太乱了。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方式,假如让你去治理东阿,你治理得很好,花了那么多的心血,治理得民风那么好,国君对你一顿批评,我还要处罚你,加大力度处罚你,你会感觉到很什么--委屈呀!你一委屈,你一发火,你说什么-- 我不干了!

生笑。

老师:(也笑)我不干了,我写辞职报告,我不干了。好,在这种情况下,齐景公就-......,好,你不干就不干了,我另外找人。同学们,如果这样的一个思路发展下去,东阿的老百姓要怎么样啦?那可就苦喽!可晏子呢?聪明就聪明在这,他知道这个昏君呐,你对他用这种办法,辞职,跟他讲道理都不行的。要靠什么?

生齐答:事实。

老师:对,要靠事实来说话。(板书"事实")。要靠事实来说话。得,你再给我三年,乱七八糟。结果国君说,你治理得好,我要奖励你。晏子开始跟他讲事实,摆道理,讲事实,我不做了。我原来,你说我不好;我现在这样做了,你反而奖励我,那你说说,你这个齐景公你是个什么人呢?这个话说出来了没有?这个聪明就聪明在这儿。他聪明就聪明在这儿,他没有把话说出来,你是个昏君。但是他听这话里面已经意识到,意识到这一点以后,齐景公还不算是一个昏君,还不是一个昏头昏到极点的人。我们说晏子在这里用的实际上是一种归谬的这样一种思路,最后把齐景公放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你说怎么办?这就是聪明。所以过去我们读《晏子使楚》,给我们的印象:晏子是一位智者,今天我们学《晏子治东阿》,仍然表现了他那种超人的智慧。

好,下面我们把这篇课文再来一起读一遍。再一次回味,体会晏子的这种智慧。晏子治东阿,一二--读。

学生齐声朗读。

老师:晏子的智慧就是谏君的语言艺术和思维艺术。他采用一种迂回战略,表现出一种曲谏、讽谏的艺术。再说《说苑》这本书,《说苑》是刘向讲给皇帝看的一部著作,他就把他以前的那些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润色,编撰成为《说苑》这本书给皇帝看,让皇帝明白治国道理。所以无论是刘向还是晏子,在这里都包含了对国君"谏"的艺术。当然,"谏"的背后,是另外一个字,为什么对国君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谏呢?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板书"忠")对国君忠,对人民忠。正是有这样一颗忠心,所以他才想方设法地去谏。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是简单地去看晏子是一个聪明的人,重要的是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对国家,对人民的这种精神。好像我们这本书有胡锦涛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看一看。

学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老师:叫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这八个字,同学们,从这篇文章当中是不是也能建立起一种联系呀。这种思想,可以说从古至今贯穿下来的。我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肯定都有很多的感受、联想。这些感受和联想请同学们回去把他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叫做"读《晏子治东阿》有感"作为作业。还有课后练习题,同学们回去把它完成,这些题不难,做做。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