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第1页

题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学会通过揣摩人物的言行来体察人物个性的方法。

2、 学会运用旁注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圈点批注。 学习疑问 学习建议

1、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4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杂文集《骂人的艺术》。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2、人物介绍

  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通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她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梁启超最早接触清华,是在1914年冬,那时,清华建校才3年多,提倡德、智、体三育并进和人格教育。梁启超作为名人被请来校做演讲,他讲的题目为《君子》,引《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他的演说对清华优良的学风和校风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以后,学校即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学校的校训。

3、旁注法

就是在文章的旁边做批语和注释,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的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还可以写下读到此处的所思所想,记下真实的感受。

【预习自测】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莅校( ) 迥乎( ) 精悍( ) 步履( )

谦逊( ) 激亢( ) 屏息( ) 蓟北( )

涕泗( ) 箜篌( )

2、解释下列词语

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莅临:来到;来临,光临。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1 段):

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9 段):

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第三部分(第10 段):

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