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酶
教学目标
1. 简述酶的概念。
2. 描述酶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是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 举例说明酶催化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逐步形成用所学只是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重点难点
1. 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
2. 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 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板书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三节 网]
一、酶的发现
二、酶的本质
三、酶催化的机理
21世纪教育网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
2、专一性
【创设情景】森林大火,熊熊燃烧,实际上是树木中的糖来等有机物被氧化的过程。而我们人体中的细胞也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有机物的氧化过程,
1.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2.细胞内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为什么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有序地进行呢?
【提问】
酶是怎么被发现的?酶的本质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科学家的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61页"酶的发现"部分,然后回答:
1.酶在哪里产生?
2.酶有什么功能?
3.酶都是蛋白质吗?
然后教师带大家一起来体验酶的发现过程
【实验探究】
1. 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子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笼,发现肉块消失。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19世纪,酿酒业在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酿出来的葡萄酒总是莫名其妙的变酸,受这一问题的困扰,科学界非常重视对发酵过程的研究,当人们已经知道,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那么糖类是怎么变成酒精的呢?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两种观点争论不下。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4.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如:脲酶,美国科学家萨母纳尔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5.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总结:
(板书)
【提问】酶的本质是什么?(板书)
【提问】酶是怎样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呢?
举例:2个氨基酸--二肽
【提问】底物是什么?
引出钥匙学说
1948年,德国有机化学家Fisher提出锁钥学说(lock and key mond)。他认为:底物结构必须与酶活性部位的结构非常互补,就像锁与钥匙一样,才能紧密结合。该学说的要点是:酶分子本身的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具有柔性,当酶与其底物结合时,酶受底物的诱导,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催化部位有关基团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结果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敏感键正确契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近年来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此学说。
【例题】解释二肽的形成过程?
【提问】酶是一类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什么特性呢?
【演示实验】
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结论:上述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
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答:1.森林大火是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的;而人体细胞中的氧化反应却在温和条件下,37度。说明人体细胞中有酶的作用下进行下。
2.因为我们体内的化学反应有特殊的催化剂--酶。
学生思考、回答:
巧妙之处:把肉放在小笼内,避免发生物理消化;本实验说明胃中发生化学性消化
说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酶是蛋白质。
[21世纪教育网]
极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板书)
:活细胞(板书)
功能:催化剂(板书)
化学本质:多数的蛋白质,少数是RNA。(板书)
答:2个氨基酸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体 酶-底物复合体形态发生改变,促使反应进行
产物形成,反应完成,酶恢复原状(板书)
酶与两个氨基酸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复合物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形成二肽,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又恢复原状。
酶的催化特性:(板书)
专一性 (板书)
高效性 (板书) 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课堂的引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仅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
突触本实验的巧妙之处,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巧妙,更好的理解实验。
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
通过教学实验,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酶的催化特性,更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