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学案
【学习建议】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社会根源 短暂的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及其实质 护法运动原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点拨】
1.关于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①在半封建的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使各地区可以自给自足地独立存在,为军阀提供了割据一方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军阀本身就是一定范围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大大小小的地主从经济上支持地区的军阀,同时又在军阀的武力庇护下,维护自身在地方上的政治特权。这是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经济条件。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争相扩大侵华特权,逐渐形成了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为了维护和扩大侵略特权,他们都采取扶植代理人的办法,清政府和袁世凯都曾是帝国主义侵略、控制中国的工具。袁氏死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物色新的代表,而大小军阀势力恰好也需要帝国主义的支持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压倒对方。在列强的扶植下,很快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是导致军阀割据形成的外部条件。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①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两大矛盾合流。②领导:孙中山直接参加领导或组织。③目标:都是对准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④方式:举起独立的旗帜,进行武装斗争。⑤性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
不同点:①时间:三次运动分别发生于1913年、1915~1916年、1917~1918年。②原因、对象和目的:"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力量及其独裁专制;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③力量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