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
1.观察体验。
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班同学军训时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四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这么漂亮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长的比是4:1,宽的比也是4: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