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2.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的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
(1)地位: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
政治思想 核心是"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性善说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 义利观 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
①孟子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判断正误
(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实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 )
提示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而非实指。
(2)诸子都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
提示 此说法绝对化,不是"百家"中的所有学者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孔子就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的"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