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河北省涞源县第一中学 王丹丹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 II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设计理念】
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列举事例,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工业如何布局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工业的区位因素,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的概念和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之一运输。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教材首先介绍工业区位的概念和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运输、土地和集聚。工业区位的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二是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 交通运输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运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工业产品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工业生产活动应尽量减少运费,降低运输成本。从运输"原料"看,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那些原料运输成本高或不便长途运输的工业区位选择应尽量接近原料产地,这类工业也称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例如制糖工业。从运输"产品"看,那些产品运输成本高或不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