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设计者:单小英
【设计理念】
中国著名科学启蒙教育家刘默耕先生曾说:"科学教师不要先把什么东西都交给学生,而应该在给出一定情境、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自己做出结论。即使结论明明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的,也不要一下就指出来,要看看错在什么地方,针对错处再提出问题,促使其再去思考。"因此,科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思考得出真知。
【教材分析】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是继《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对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关系的又一深入研究的一课。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希望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并且明确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也将对于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以后学生研究压力和浮力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一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在不受力的状态下,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然而,他们基本不会进一步深入思考物体在受力的时候是否也会保持初始的运动状态这个问题,但鉴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知道一些物体在受力的时候运动状态会改变,一些则不会,也能够举出一些二力平衡的例子。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些来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经过本单元前面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作力的图示,所以,在本课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图的方式,更加直观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并且以此分析物体是否受到两个平衡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能够明确说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能够借助力的图示,分析与物体相关的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3. 能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用处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以及大胆表达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并明确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学生能够借助力的图示,判断作用在与物体有关的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