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3.6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3.6摩擦力》教学设计第1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力学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本节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活泼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特点之二是探究实验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滑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中正文部分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主体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放手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以求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特出"学以致用"的物理学科特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概念的得出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的和学生的实验,以及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