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阅图,学生能够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阅图,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分析内力、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美的观念。
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有条件的地方到野外实地考察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
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教师提问:
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板书:一、地质作用:)
(板书:1、地质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
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及时检测: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层的断裂、错位 D、荷兰的围海造田
E、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板书:2、地质作用的分类:)
教师讲解: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列表如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的表现形式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