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 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 学会写摘录笔记。
发展性目标
1. 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教学准备
孔子画像挂图、学生课前搜集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 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 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 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