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教案第1页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时间 节次 第二课时 主备人 王微 复备人 课题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结合五幅秋景图,抓住"清、静、悲凉"这条情感线索,分析故都秋景的特点;

2、诵读品味重点语段,通过比较意象,明了作者的感情特点;

3、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情况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重点 1、理解秋蝉、秋花、秋雨、秋枣等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摹写故都之秋 难点 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复习导入

二、走进课文

1、秋晨院落图:秋晨生活的场景。

"细数叶缝间筛下来的光缕的数目"--悠闲,无事可做;"牵牛花"-流露作者的惬意、沉醉,是文化人幽静恬适的审美心理;"在一椽破屋里头独居"-具有隐士之风,隐逸中难免产生孤单的感觉。

2、秋槐落蕊图:主人公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落蕊满地,他寻寻觅觅所为何事。让人想到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纵使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也有抑郁不得志,有志不能展,不能不从上海退隐到杭州,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付水流,这是何等的苦闷,何等的寂寞。

3、秋蝉蝉鸣:蝉象征幽怨、哀愁,忧伤。《雨霖铃》起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凄切的寒蝉已经令人柔肠寸断,那蝉声已经令人感到冷清,而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蝉就像养在家里的家虫,也就是到处都有这样的声音,而且叫声还是衰弱的蝉声。文章所渲染的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置身此时此地,其寂寞又何止一个愁字了得。

4、秋雨话凉:奇、有味、更像样。

5、秋结胜果:奇

三、小结:郁达夫的文学传记中还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所以他的作品有极强的主观色彩,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样写也和作者的经历有关。假如你是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你就是那样一位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袭长袍的郁达夫,面对一幅秋光图,你也会感到"清、静、悲凉"不由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古典诗词那样凝练的语言,但却以细腻的笔触,传递出故都的秋特有的,极富有个性色彩韵味。

四、作业布置:全品

总评或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