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积极性较高,理解能力较强,在作品的鉴赏方面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方面,只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理解还是有些欠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教师讲授
(一)交流材料(上这课之前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
1,请学生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二)读通诗歌
1,读准字音:如文中的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词语:如诗画欣赏文中的词语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读出韵律.反复朗读古诗,可采用抽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展
三,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说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