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旧人教版必修4)
语文:4.1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旧人教版必修4)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阅读学案(4课时)

  【相关连接·补充资料】

  【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官至太史令。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资料。名山大川壮其气,古迹佚事富其闻。后继父任职太史令,得以阅读国家所藏图书。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奋完成所著史书。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分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五种体例,共130篇,50多万字。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计年代、人物、大事等。《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全文一两遍后,在书上作注翻译并评点;深入理解全文内容,回答1-2题。

  1、本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答: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传记中人物的简历,这里主要交代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身份地位;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叙写了赵秦渑池之会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将相欢和"(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2、有人说,第1自然段中"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不可删除。因为: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有人认为可删除的理由:①删去此句则和下文第2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2自然段第5句"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

  仔细读2~7自然段,回答3-4题。

  3、文中"相如奉璧使秦"的过程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答:文中写"相如奉璧使秦",在献璧后作者集中描绘了蔺相如的三次有步骤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如同把蔺相如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能够让他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表现。

  4、课文第7段至"拜相如为上大夫"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呢?

答: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