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4.1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4.1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第4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从更深的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以解释物质三态转变的实质和物质的某些特性。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分子是肉眼甚至一般的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一种微粒,加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本节教学有相当大的难度。故应以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和总结,并借助多媒体演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 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例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 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例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和交流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重点难点

  重 点:物质的构成

  难 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及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五、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1) 复习:有关细胞和物态变化的知识。(为本节学习做准备)

提问:为什么液体会变成气体?为什么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学习物质构成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