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也许——葬歌》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也许——葬歌》教案 第1页

《也许--葬歌》教案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 钟传林

教学设想

《也许--葬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中的一篇现代诗歌。诗歌教学应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诗的把握。拟通过诵读,围绕文眼 "睡"字展开教学,品味诗歌如童话般的纯净之美,感受诗歌舒缓的韵律,进而深入体会闻一多痛失爱女后无以言表的哀伤和悲痛以及散发的淳厚的凄美。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人论世,了解闻一多其人其文及创作主张之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有感情朗诵《也许--葬歌》。 3. 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细腻的情感。 2. 围绕文眼"睡"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 教学难点

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曲《七子之歌·澳门》唱响祖国大江南北,也唱出了作者的拳拳赤子心,你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吗?(生答:闻一多)诗人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从《七子之歌》我们感受到了一份赤热的爱国心,而爱女立瑛的夭折,给诗人以无情的打击,为了表达他对女儿剪不断、挥不去的思念之情,诗人含悲写下了《也许》这首诗。唱出了内心的悲痛、不舍之情,今天我们一同走近性情中人--闻一多,走进《也许》,感受作者深沉、凝重而又复杂的情感。

二、作家作品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汉族,原名闻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闻一多全集》。 新月派代表诗人。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集《红烛》、《死水》。 学者。《唐诗杂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

  民主战士。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最后一次讲演》

  《也许》一诗中的主人公就是闻一多年仅四岁的长女闻立瑛。立瑛聪明伶俐,闻一多对她怜爱之至。1926年夏,闻一多在北京不堪时任校长挤兑欺凌,愤然辞职南归,携病中女儿上路,一路折腾,返回老家浠水时,孩子病情加重。但为了生存,闻一多又不得不离家求职,只身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职。此间,病中的立瑛经常呼唤"爸爸,爸爸"。闻一多得讯后却抽不出时间,只得寄一张照片回家,立瑛看着照片边叫边哭。同年冬天不幸夭折,至死也没有再见到她的爸爸。等闻一多赶回老家时,见到的只是萋萋墓草。闻一多含悲写下这首诗。

三、朗读·赏析·探究,,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

2、再读文章,体会诗歌三美,找准诗眼。

明确:"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也许》全诗一节16行,每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