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公式 课 时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自己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及简单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乘法简便写法。
2. 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体会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数学表达的重要形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及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具有概况、简洁和明了等优点,初步体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意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 使学生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清晰,初步了解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对于研究数学问题的作用,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特点;培养主动思考、回顾反思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简单的数量关系、公式。
难点:理解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实际意义和形成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用字母可以表示数,那字母到底能表示哪些数呢?可以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 启发思考,理解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三角形图。
引导:摆1个三角形用的小棒根数是几个3,是几?
摆2个三角形用的小棒根数是几个3,是几?
摆3个三角形用的小棒根数是几?
那这样摆4个、5个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后完成填空。
继续这样依次摆三角形,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规律,它跟摆的三角形个数有什么关系?
启发:从这些式子可以看出,小棒的根数可以用三角形的个数乘3表示。在这些表示小棒根数的式子中,哪个数量是变化的,哪个数是不变的?
像这样继续摆下去,这样的式子就可以继续写下去,能写出多少个?那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用的小棒根数吗?小组讨论讨论,试着写出一个式子。
交流:你想到了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数?怎样想的?
说明: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比如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小棒的根数就是--。
引导:刚才我们是怎样想到a×3这个式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上例1,一边在()里填写合适的数或字母,一边回顾这个思考过程。
交流填写结果。
追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这时a×3表示什么数量?
说明: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它就可以表示1、2、3、4......这些自然数,可见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这时a×3就表示小棒的根数。
追问:那三角形的个数是几个就是几个,为什么又要用字母a表示呢?和上面这些用数表示的式子比一比,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概括所有摆法,既简洁又清楚。(板书:概括 简洁 清楚)
2. 学习例2.
(1) 出示例2,让学生说说公路长度,用式子表示什么数量。
提问:已经行驶了50千米,剩下的千米数用什么式子表示?
根据其余两个条件,能用式子表示剩下的千米数吗?请你在课本上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分别写出剩下千米数的两个式子的?
提问:这些式子都表示什么数?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这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哪个数量是变化的?
那这里式中的字母b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可以吗?小数或分数呢?B表示的千米数能大一些或者小一些吗?
这个式子又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2) 追问:按照这样的认识,你能说说b可以表示多少千米吗?
指出:字母式子280-b就代表剩下的千米数。当b的值确定,式子也就有唯一确定的值。
3. 学习例3.
(1)引导: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还能表示计算公式。请大家看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一读要求。
要求独立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交流:你是怎样写出公式的?这里的字母式子表示的什么内容?
(2) 像这里公式中的a×4和a×a,还有简便写法,请大家到课本看一看,了解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
学生自学阅读,教师巡视。
提问:你明白怎样写了吗?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完成练一练
(1)做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用简便方法改写。
交流改写结果,有错的说明错误并订正。
(2) 做第2题。
让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交流:你怎样填写的?A表示谁的岁数,A+28呢?A可以表示哪些数?
当玲玲5岁时妈妈多少岁?玲玲10岁时妈妈多少岁?玲玲20岁时呢?
用字母A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3) 做第3题。
让学生写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并交流板书。
提问公式里的字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2.做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用字母式子填写总价。
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笔记本的总价的?Ab表示的什么意思?A和b可以是哪些数?
3.做练习十八第2题
让学生看图填写路程的米数。
交流填写的米数。
提问:这里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4. 做练习十八第3题。
学生填空。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四. 全课总结,拓展视野。
1. 课堂总结:你现在对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认识?还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阅读"你知道吗"。
二次备课: